中国侨商会科技创新委员会走进江门“侨梦苑”
发布时间:2016-03-18 08:45:00 来源:本站
3月18日,国务院侨办副主任王晓萍率中国侨商会科技创新委员会“走进侨梦苑”考察团一行到我区考察调研。广东省侨办副主任郑建民,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梁许赞,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江海区区长周惠红,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江海区委常委吴旭、罗时勇等市、区领导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区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一同陪同调研。
据悉,日前,国务院侨办启动了“万侨创新”行动,通过凝聚回国成功创业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成立中国侨商会科技创新委员会、打造“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等举措,进一步激发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华侨华人工商界和科技界协同创新,引导侨资侨智更深层次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当天上午,考察团一行先后到江门高新区产业规划展馆、江门“侨梦苑”侨之家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光博汇、安诺特炊具等高新创优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高新区产业规划与发展现状、“侨梦苑”的建设情况和侨资企业创新发展情况。随后,中国侨商会科技创新委员会的企业家与高新区(江海区)的侨资企业家就侨资企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进行交流、对接。
在当天上午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晓萍指出,江门提出侨务兴市、侨务强市战略,并为此打造了一系列综合服务平台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使各类侨的要素汇聚到这里,值得称赞。她表示,希望江门把侨务资源和政策优势用足用活用好,在政策配套、资金配套和综合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一些政策体系,汇集各种“侨”要素;并根据项目发展需要特别是龙头企业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和定点服务,使其发挥集聚、带动效应。
当天下午,王晓萍、郑建民、梁许赞、周惠红等与科创委员会的企业家们就如何促进地企对接、推进“侨梦苑”建设,推动创新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
江门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国际间交往增多,与华侨华人的对接更加密集,初步有了“万侨创新”的局面。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变化很大、平台和机会很多;但我们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需要他们手头上掌握的高端创新技术,实现共赢互利。发展是江门高新区的第一要务。在江门高新区,有“侨梦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和小微“双创”示范城市等品牌、平台。科创委员会既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也是一个档次很高平台。接下来,江门“侨梦苑”要按照国侨办的部署,打造没有围墙的“侨梦苑”;要加强和科创委的对接合作,要引入项目和推动项目落地,让企业在这里开花结果,做大做强,做成百年老店。梁许赞
在座谈会上,王晓萍指出,“这次到江门考察,是国侨办实施‘万侨创新’的一项具体行动。这次考察,既详细听取了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产业规划的介绍,实地察看了‘侨梦苑’的侨之家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还到一些侨资企业调研,听取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形式很好,效果也很好。”
对于江门“侨梦苑”的建设和科创委员会与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加强对接,王晓萍寄予厚望。
精准对接 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王晓萍指出,科创委员会要在工作机制上进行探索创新。比如成立专业委员会,包括不同产业的专业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从而争取在资金投放、项目落地等方面实现更精准的对接,如借助国侨办的一些平台,把科创委员会的创新型团队、创新项目和创新型企业向地方精准推荐,促进侨商侨资与地方政府之间、上下游产业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更好地对接。同时,要下决心把科创委员会投资基金建立起来,建立相应的基金是很有必要,包括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设立的基金、科创委员会自己设立的基金和风投机构设立的基金等,要发挥好这些平台的杠杆作用。尽快建立便于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和科创委员会项目库,同时通过定期举办科创委员会企业沙龙、研讨会等,让大家充分探讨、交流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思想碰撞,促进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抱团取暖,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服务为核心 加强侨梦苑建设
王晓萍指出,“侨梦苑”的建设,要以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核心,不限模式、创新发展,努力营造一个以“侨”为特点的服务环境,包括服务机构、体系、平台等等。可重点研究引入国侨办建立的智库人才,在政策上借鉴中关村的20条,加强“侨梦苑”的建设。打造江门“侨梦苑”,就是要打造华侨华人创新产业的聚集区,是华侨华人圆梦的地方,要通过营造好的服务环境,让侨商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要有专门的工作班子为“侨梦苑”的建设服务;有促进事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包括服务侨商的职业经理人、创业辅导和管理队伍等;要建立一个融资服务平台,营造各类资金共生发展的生动局面;把科创委员会的企业作为重点对象来服务,汇集资源,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各级多方面要配套、扶持科创委员会的企业发展,走融合发展、集群发展之路。
王晓萍透露,接下来,国侨办还将出台“万侨创业”行动意见、引进海外人才计划、“侨梦苑”建设指导意见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同时结合地方的需求,把更多的新动能、新业态和新产业融合起来,抱团取暖,争取撒下的“金种子”能早日生根发芽。
座谈会上,考察团部分成员精彩发言:
贡毅(江苏津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科创委员会企业抱团取暖,不是物理上的拥抱,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资金融合是抱团取暖很关键的要素。
刘雅煌(全国政协委员,科创委常务副主席,澳门万国控股集团、ASF澳大利亚上市公司主席):国家“十三五”规划有大量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地方政府和科创委员会成员都要研读好,发挥好作用。要通过国侨办、科创委员会,发挥以“侨”为桥的作用,请一些诺贝尔获得者到国内考察,出谋划策,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发展侨商侨资的作用。
邓亚光(先进基因诊断公司董事长):华侨回来投资创业,涉及到怎么落户,如何争取资金支持。地方一定要相应提供周到的高效的服务,可建立一些管理队伍,专门与侨商对接、为侨商服务。江门是侨梦乡,很多华侨是扎根在这里,如果只有一个两个人进来,很难开展工作;希望以项目团队的形式落户江门,可以干得红红火火。
刘中一(奥地利国家虚拟现实可视计算技术研究中心大中国区首席科学家):作为国侨办和地方政府,要有好的措施,如建立一个基金、在政策方面有支持,链接资源,融合在一起扶持回国创业的团队。
魏启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员纳米医学首席科学家):科创委是个很好的平台,是中央的机构;侨梦苑是地方的机构。有了平台,还需要建立机制。机制很重要,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把外海博士、人才集聚起来,形成很大的力量;如成立各个专业的委员会,生物的、IT的、现代农业的等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扎实。
相关“姿势”
中国侨商联合会于2003年8月成立。200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由中国侨联主管的全国性、联合类、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会员以个人会员为主,均为在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投资成功后又回到大陆投资的华人跨国性企业及知名侨资企业家,汇聚了包括许荣茂、庄启程、张茵(女)、张晓卿、陈有汉、陈江和、周泽荣、林文光、林文镜、林建岳、郭孔丞、郭孔丰、黄双安、黄如论、彭云鹏等在内的一大批世界知名侨商、侨领,是中国规模最大、影响广泛的侨商社会组织。
中国侨商联合会的宗旨是:服务会员,贡献社会。
中国侨商联合会的主要职能是:充分发挥联系海外与内地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海内外广大侨商和留学归国创业人员,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引进高新技术和优秀人才牵线搭桥;为加强海外侨团、港澳台工商界与国内企业的交流,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